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教學科研 > 學科競賽 > 正文

競賽發布|關于開展湖北省第十四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選拔賽活動的通知

【來源: | 發布日期:2023-02-10 】

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引導湖北高校學生努力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态度,積極學習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為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貢獻青春力量。團省委聯合有關部門共同舉辦湖北省第十四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現已啟動,為遴選優秀作品參賽,定于2023年2月底至2023年4月初在全校範圍内組織開展湖北省第十四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選拔賽(以下簡稱:校賽),有關事項安排如下:

    一、組織單位

由校團委主辦,教務處、學工處、科研處、大學生雙創中心、各學院協辦。

    二、參賽對象

凡我校全日制在校學生(本、專科生)均可申報作品參賽。

    三、參賽要求

    申報參賽的作品必須是距2023年6月1日前兩年内完成的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或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可分為個人作品和集體作品。申報個人作品的,申報者必須承擔申報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鑒定證書、專利證書及發表的有關作品上的署名均應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須是學生且不得超過2人。凡作者超過3人的項目或者不超過3人,但無法區分第一作者的項目,均須申報集體作品。集體作品的作者必須均為學生,且不超過8人。凡有合作者的個人作品或集體作品,均按學曆最高的作者劃分至本專科生或碩士研究生類進行評審。

    四、作品要求

   申報參賽的作品分為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科技發明制作三類。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作者限本專科生。哲學社會科學類支持圍繞發展成就、文明文化、美麗中國、民生福祉、中國之治等5個組别形成社會調查報告。科技發明制作類分為A、B兩類:A類指科技含量較高、制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指投入較少,且為生産技術或者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制作等。

    五、參賽步驟

   (一)啟動階段(2023年2月21日——3月10日)

   各二級單位成立賽事工作小組,制定本單位賽事組織實施計劃,并在學生中充分宣傳發動,積極組織作品申報。

  (二)院級遴選(3月11日——3月29日)

    各單位組織院賽選拔,認真評審本單位的參賽作品,并進行資格審查和形式審查,對申報作品進行分類,按照本單位人數比例評選出相應項目數的優秀作品參加校級競賽。

   (三)校級競賽(3月30月——4月10日),學校成立競賽評審委員會,對參賽作品進行書面評審,觀看實物演示及現場問辯,确定獲獎作品和獎勵名單以及代表我校參加全省競賽作品名單。

    根據團中央舉辦國賽的相關要求,競賽結束後,對獲獎作品保留一個月的質疑投訴期,接受社會監督。若收到投訴,主辦單位有關部門将進行調查,經調查,如确認該作品資格不符,取消該作品所獲獎勵,重新計算作者所在學校團體總分及名次;如确認作品存在舞弊、抄襲、作假,将國家課題、教師科研成果包裝成學生項目等嚴重違規行為,該學校團體總分為零,取消該學校所獲得的集體獎項,并視情況追究作品作者和所在學校相關責任。

    六、表彰與獎勵

為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引導廣大師生積極參與、精心準備,提交優秀作品,根據我校《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學生學科競賽管理辦法》,學校為參加“挑戰杯”競賽獲校級、省級及以上獎勵項目,分别給予項目團隊和指導教師表彰獎勵并頒發獎金或學分獎勵。

   七、相關要求

   (一)健全機構,加強領導。“挑戰杯”競賽是為适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要求而開展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将其列為重點工作抓緊抓實抓好。

   (二)深入發動,精心組織。各單位要突出競賽的學術性、科技性和普遍性,特别是院級競賽階段,要通過設立專門機構、完善保障政策、運用媒體手段等方式,發布競賽消息,接受學生咨詢,進行廣泛動員,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競賽中來。要堅持選拔與培養并重的原則,對于未進入終審決賽的作品要進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指導,幫助參賽學生提高科研能力。

   (三)堅持宗旨,完善機制。各單位要堅持育人宗旨,把人才培養作為“挑戰杯”競賽的首要目标,不斷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創新型人才激勵機制。各團總支要負責學生科技活動的組織工作,制定長期規劃,保證活動的正常有序開展。

   (四)加強宣傳,擴大影響。各單位要積極協調各類新聞媒體,全方位、多層次、有重點地做好競賽的宣傳工作,使“挑戰杯”的品牌産生更為廣泛、深遠的影響。要注重做好競賽的前期宣傳工作,為競賽組織發動和有序開展打好基礎。要廣泛宣傳競賽中湧現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導和激勵更多高校學生積極投身學術科技創新實踐。

本屆大賽具體參賽說明及參賽承諾書請參見附件1和附件2,其餘有關事宜可與校團委辦公室聯系(聯系電話:027-87934613,郵箱:qcxyxt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