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被譽為中國最美鄉村。書鄉文海,鐘靈毓秀,為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這裡不但風景如畫,而且文風鼎盛,是朱熹故裡,一千多年來孕育出了556名進士,文人學士遍布鄉野。也是名冠古今,被蘇東坡贊為“玉德金聲” 歙硯的故鄉、原産地。
歙硯全稱歙州硯,原名龍尾硯,又稱婺源硯,産自古歙州(後改徽州)婺源(古屬徽州,今江西省)龍尾山。 據北宋婺源縣令唐積《歙州硯譜》記載,歙硯始于唐開元中期,距今1200多年的曆史。龍尾山“高二百仞,周三十裡”,其範圍即今天婺源縣溪頭鄉硯山、嶺背、外莊及相連的江灣鎮大畈、濟溪、方坑等村莊,用這一帶所出的龍尾石制成的硯叫龍尾硯,宋時以州名物又稱之為歙州硯,簡稱歙硯。
歙硯龍尾石,石質優良,具有澀、細、潤、堅四美,南唐後主李煜“龍尾石硯天下冠”、當代吳作人“石冠群山”之譽。
講座人簡介:
汪鴻欣(寒山)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歙硯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中華傳統工藝大師
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文化藝術金融委員會研究員
江西根石藝美術學會硯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
江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
上饒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山東省魯硯協會顧問
甘肅省卓尼縣洮硯協會高級顧問

1977年2月生于婺源縣大畈村。善書畫,以思想為指導,制硯依形施藝,意不在多,在于巧,蹊徑獨辟。2014年著有《山中硯語》一書,其人其藝被央視,北京衛視,鳳凰衛視,亞洲衛視,江西衛視等媒體專題報道,硯作、書畫作品輯入《當代書家佳作荟萃》、《硯林集勝》、《中國當代名家硯作集》、《中國石硯概觀》等典籍,并且多被海内外人士所珍藏。
講座内容:在曆史的長河中,歙硯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2024年10月19日上午九點,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在美麗的婺源有幸邀請到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汪鴻欣先生,通過他的《歙硯的自述》講座,帶我們走進歙硯的世界,感受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的完美融合。
歙硯,這一承載着千年墨香的文房四寶之一,以其精湛的工藝和獨特的石品,自古以來就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在汪鴻欣先生的講座中,我們不僅能夠了解到歙硯的定義與起源,更能夠深入探索歙硯的産地、石品,以及其制作流程。
講座中,汪鴻欣先生特别展示了婺源寒山藝術館珍藏的一系列歙硯精品,包括宋代的太史抄手眉紋歙硯、海浪紋河蟹抄手歙硯、一束蓮抄手歙硯,以及明代的辟雍水波眉紋歙硯、蟬形三足眉紋金星歙硯等。這些歙硯不僅展現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更是現代審美的靈感源泉。
清代的雲紋壽字金星歙硯、歲寒三友龜甲紋金星歙硯、福祿壽眉紋歙硯以及書卷金星金暈歙硯等作品,更是讓我們見證了歙硯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每一件作品都是對傳統工藝的緻敬,同時也是對現代審美的挑戰。
在講座的最後,汪鴻欣先生還展示了他個人的作品例如《雲起蓮生》,這些作品不僅體現了歙硯的傳統工藝,更融入了現代設計元素,展現了歙硯藝術在新時代的生命力。

歙硯,不僅是書寫的工具,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審美的表達。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歙硯藝術煥發出新的光彩,讓我們對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聆聽汪鴻欣先生的講座,我們共同領略了歙硯匠心的非凡魅力,深入探尋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的精妙融合。在歙硯的廣闊世界中,我們努力找尋屬于自己的文化印記。講座落下帷幕後,我院師生與汪先生展開了熱烈的交流。汪先生以自身的小故事給予學生們人生哲理的啟迪,也讓老師們産生了深刻的感觸。正是因為有了像汪鴻欣先生這樣的文化傳承者,歙硯文化才得以傳承和不斷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