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教學科研 > 學術講座 > 正文

教學示範課回顧|深耕教學,牛學教授專題講座:從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到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來源: | 發布日期:2024-10-17 】

深耕教學,牛學教授專題講座:

從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到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1D250


示範課介紹



1C900

為進一步改進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教師的課堂教學研究内容,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達到課堂教學“人人過關”,強化教學評估,打造教師精品課程。我院榮幸邀請武漢紡織大學知名教授牛學老師,開展關于《從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到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的專題講座。2024年10月9日,我院全體教師和學生滿懷熱情參與講座,聆聽牛學教授對于打造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的制作心得和寶貴經驗。


聚焦内容

示範課以《攝影基礎——動态人物》作為導入,聚焦首屆全國高校創新大賽。牛學教授以普利策獎獲得者埃文武奇拍攝的一張照片作為開頭,生動有趣地介紹了攝影需要具備的要素:敏銳直覺、身體與腦力、專注力,強調了攝影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養,以及作為攝影師應該攜帶的裝備。同時,牛學教授也介紹了攝影教學中注重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門、ISO的綜合運用,以及不同場景下的拍攝技巧。在攝影基礎的課程中,涵蓋了獨特的攝影視角、動作與神态捕捉、器材選擇等,旨在提升學生的攝影技能。

示範課的第二個部分是整個教學内容的重點,牛學教授了自己創作國家精品課程的過程,這是一個純在線課堂,采用線上加線下混合課程,該門課程的制作全部由牛學教授親身打造,制作過程遭遇了許多的困難,比如在初步嘗試進行課程制作時,沒有合适的錄像場地,牛學教授幾次尋找并更換合适的錄像教室;在找到合适的錄像教室以後,錄制的視頻中也一直出現電流聲,為了消除這個噪音的幹擾,牛學教授也反複排查了原因,最終發現是強電與弱電之間的電流幹擾造成的,因此他更換到學校新裝修的教室,克服了許多客觀環境的幹擾,最終在自己的高标準嚴格要求下,錄制出讓自己滿意的視頻内容,終于完成了課程視頻的在線内容部分。


經驗借鑒


牛學教授在分享自己制作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一流本科的課程時,一再提到自己對于課程内容的高質量要求,牛學教授這樣形容自己的心路曆程:“我需要做到讓我自己滿意,因為做這個放到平台以後是要給全國的人看到的!”。牛學教授不僅全程對于線上課程的課程講解的錄制部分親力親為,而且課程的内容素材也全部來自于自己親自外采拍攝。
2016年,在确定着手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制作以後,牛學教授還嘗試着報名參加去往西藏的拍攝。在西藏的200多天裡,牛學教授使用兩台單反獨自完成的錄制工作。這段寶貴的經曆,給牛學教授的在線課程提供了海量的素材内容,比如,記錄了5010米高海拔湖面上的冰面,捕捉了人類遷徙活動的珍貴瞬間,原住民在僅一米二厚的冰面上,驅趕羊群進行湖面遷徙,遷徙的原住民背着老羊,展現了人類在自然面前的渺小;牛學教授還偶遇到拉薩街頭的朝聖者,用鏡頭記錄下真實的拉薩景象和當地人文特色,這些珍貴而獨特的原始素材都為日後制作國家在線精品課程打下夯實的基礎。
除了原本的官方拍攝工作,牛學教授在天氣不錯時也會取外景,利用空閑時間錄制課程。有的時候,隻能請路人幫忙按開機,自己再講視頻素材進行剪輯。之後,在課程上傳到慕課平台以後,課程反響極其熱烈,後台收到了來自全國的大量的問題,牛學教授笑着說,當時手機電池用壞了6塊,因為手機每天收到太多消息了。2018年獲得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在線)。
有了前一次的制作經驗,在2020年,牛學教授榮獲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混合式)的認證。疫情期間,牛學教授也在家自錄課程,上傳到Bilibili及小紅書等公共平台,幫助更多對攝影課程感興趣的人了解和學習知識。攝影需要不斷的練習和記錄,日常素材的積累,文體活動是觀察動态人體的好場所。同時,牛學教授強調,在制作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時反複确認了對于課程内容的要求,來自于教高2019-8号文件,并多次親自給教育部打電話,确認自己的課程内容是否合乎規定。


總結展望






為了确保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特邀牛學教授分享了制作國家精品在線課程和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的寶貴經驗。課程不僅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更強調實踐操作與技能培養。設計了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如實地拍攝、案例分析、模拟演練等,旨在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展望未來,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将繼續深化教學改革,加強與業界的合作與交流,推動産學研深度融合。通過組織學術講座、工作坊、實習實訓等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行業前沿、拓展職業視野的機會。我們相信,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院課程将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和成就,為培養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做出積極貢獻。

同時,我們也期待社會各界對本院課程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共同推動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繁榮。讓我們攜手共進,為藝術的傳承與創新貢獻智慧和力量。





專家部分作品呈現



(《藏源山南》 作者:牛學  

哈内姆勒硫化鋇紙  2017—2018)


專家深度信息訪談



16EA6

13807

相關鍊接:

光明網:藏源山南——訪青年藝術家牛學

https://share.gmw.cn/wenyi/2019-09/10/content_33148950.htm


CCTV-1綜合頻道:《中華民族》走出色朵

https://tv.cctv.com/v/v1/VIDEYuYod2OYJqpG4rHs4k8I210908.html?spm=C31267.PCeY9OtMVMt0.E5mc9XfjZouU.1

END


文稿| 侯亞欣

圖片| 劉  潺

編輯| 段玉麟

審核| 徐明明

        陳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