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教學科研 > 學術講座 > 正文

講座回顧|大咖面對面 | 産品系師生聆聽“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柳冠中教授講座

【來源: | 發布日期:2019-03-22 】

       柳冠中教授,清華大學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廣東工業大學和南京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榮譽副會長兼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戰略與原型創新研究所所長。中國光華龍騰獎委員會主席。創立了“方式設計說”、“共生美學”、“事理學”、“産業創新”學說等理論,在國際該專業學術界産生了積極影響,是中國設計學科的學術帶頭人。

 

       2019年3月19日和3月20日,“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柳冠中教授莅臨湖北美術學院,分别進行了主題為《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嗎?》&《從“造物”到“謀事”的思維方式》演講。我院産品設計系師生積極前往湖北美院參加此次講座。


       為期兩天的講座,讓同學們收獲頗多;大一時期近距離聆聽柳冠中教授演講,給同學們帶來了不小的啟發。産品設計系多位同學對參加此次講座發表了見解,接下來就看看他們的解讀。


       在我聽完這一輪講座之後,感覺實在是受益匪淺,很感謝學校安排這樣的實踐課程,讓我們近距離的聆聽柳冠中教授的講座。他講的主題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嗎?》,主要是闡述了他對設計和藝術的一些思維方法。我覺得柳冠中先生的一些想法是很有見地的,譬如說他曾說的“設計經常講品牌,大家都在做品牌站略,但往往很多人提到品牌隻講牌,并不講品。

       這句話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這個“品”字可是包含了許多含義的,試想以一下為什麼是三個“口”而不是一個”口“呢?他認為:中國目前正處在這麼一個階段,到處在顯擺,到處在招搖過市,它談不上品,我們講的真正的“品”是一種适可而止,是一種我們現在所說的要節制生存,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我想我們如何去評價一個好的設計,絕對要留有餘地,不能片面的看待。

——趙徽

 

      我們在一直思考怎麼樣才能做出好的設計,但卻沒發現答案就在身邊。在柳冠中教授的講座上給了我頗多的感觸,他對設計的認識很深,他認為:“設計從專業的角度來講是一種能力,從設計師的角度來說是一種技巧,但是設計僅僅從這個角度認識的話,就太局限了。設計是人跟大自然,跟社會和諧的一種智慧,或者我們是我們的思考方式。”所以設計是遠遠早于科技和藝術的。作為設計師,我們要做的就是看清楚這整件事情的發展,然後發展出具體的設計物品和服務。柳冠中教授的演講不僅給了我們很多與設計有關的方向,還使我們今後在專業學習上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劉丹丹

 

       在柳冠中導師的發人深省的演講中,我體會到了很多。像他曾經說的:“真正生活的問題,被大家忽略的問題,這個才應該是我們所講的設計的思路。”的确,設計的作用是引導人們的審美觀念,充當着催化,引導和調整人和自然,人和社會的角色,所以可以說設計是一種整合的創新。

從思維方式上來看,我們應完成柳冠中導師所說的《從造物到謀事的變化》,不要一味的追求“最”,這倒不是說在設計上不能追求最的更好水準,而是說不要一直陷入在追求“最”的境界裡,那樣隻會一直在自我的認知裡打轉而獲得不到最初想要的想法。設計裡應該在特定的條件下,為他人考慮,才能達到在藝術上的更高的境地和作為。滿足這些的同時我們也要融入自己的設計理念,在大腦的飛速旋轉下設計出具有創新性的産品。

——楊張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