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3日,“設計産業化戰略觀:設計融入産業,産業賦能創業”主題講座于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綜二105報告廳開講。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博士生導師、武漢市創業天使導師鄭剛強教授為設計專業學生和全校有創業意向的同學開展了一場别開生面的學術講座。鄭剛強教授主要圍繞設計産業化戰略觀而展開,分析将設計融入其他産業和以設計創新驅動産業發展的重要性,本次講座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創新創業的動力,拓寬了學生對設計以及創業的認知,引起了在場師生對設計産業化的思考與共鳴。

講座回顧
1、設計與其它産業的的深度融合
鄭剛強教授從設計者的角度,提出了三個視角:
1. 宇宙視角:萬物如微塵,設計者需具備宏觀戰略思維!
2. 價值視角:時空雖無限,人類的創新創造自有其意義!
3. 時間視角:曆史一瞬間,設計者應掌握萬物發展規律!
近年來,社會飛速發展。時代巨變,産業界、教育界以及政府機構均面臨現實性難題,如産業陳舊、教育固化、産教脫節等問題。闡述了在人類文明呈現加速度發展的背景下,企業跟上了時代的腳步則發展,反之淘汰;國内外的教育模式也亟需創新求變,推動産學融合。這裡鄭教授指出解決問題的核心在于“創”——創新、創業、創造、創未來。至于如何去“創”,教授則認為是“設計驅動産業,産業賦能創業”。即“設計+産業+創業孵化”推進政産學研升級,解決社會發展痛點。而這不僅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還是設計創新發展的方向。此外,鄭教授還認為應将設計與産業融合,就是将設計思維融入到其他産業。并且覺得做設計戰略去整合資源才是真正的頂級設計。
那麼,如何将“專業、産業、創業”進行協同推進呢?教授認為有三種途徑:
一,突破專業界限:将專業教育突破升級為學科與行業教育。教授舉例說到,在企業運營與創業活動中,單一的專業知識無法應對複雜的現實環境。設計者不能隻掌握單一的專業技能,而應該具備駕馭本學科領域多專業方向的能力;
二、擊穿學科屏障:面向産業發展需求,進行交叉學科研究與創新。在這裡鄭教授提出了一個模型,那就是當今社會每個領域的專業人才越來越多,想進入頂尖水平的層級則競争非常激烈。但是若将自己的專業與其他跨學科專業相結合,那麼就很容易打造自身獨有的競争力。這裡鄭教授告誡大學生在大學期間不應隻埋頭學習單一的專業,應該同時涉獵其他專業領域。這樣在以後就業時個人價值就容易凸顯出來。具備多角度思維能力,創業也更容易規避風險。
三、打破教育壁壘:把學校教育融入行業社會發展中。認為在當今時代,國内外高校都應該“打開大門”并拆除心中的“圍牆”,面向真實的世界推進産學融合。
2、引入資源,賦能創業
鄭教授以“船舶、高端裝備、文化産品”等系列産品為案例,結合自身多年來所涉及的領域和取得的成就與在場師生進行了一番交流。
一、以設計創新鍊推動企業升級
以“産品創新+品牌塑造”推動企業高增長,并結合三個高增長企業案例進行說明。這些企業以文化藝術設計創新提升産品附加值,打通全産業鍊,在幾年時間實現産值從百萬級向億級的跨越式增長。
二、以“設計産業化+産業孵化”打造企業平台
1、崗位型創業:以創業之心幹好本質崗位,可嘗試企業内部雙創;
2、參與型創業:可發揮專業技術優勢聯合創業,成為技術合夥人;
3、主導型創業:能力強者可依托項目組建創業團隊進行市場實戰。
在場學生積極與鄭剛強教授進行了互動。此外,鄭教授還通過微信與我院師生建立了聯系,鼓勵同學們多多交流學習。
Q1:剛才您的講座提到了把設計創業融入教學,請問如何推進呢?
答:可以嘗試把教室當作工作室,運用多種方法引入實戰項目,多進行實地考察,面向現實市場與真實的世界進行設計創新訓練。
Q2:作為在校大學生,不論是學設計專業的還是學其他專業的,應如何提升戰略思維?
答:可以嘗試組織或參與創業團隊,在項目實戰中曆練一下。就可體驗到全局思維的重要性,并能夠獲得能力與素質的全面提升。特别是經曆一些挫折與失敗,将會收獲更大。當然,應該在創業導師指導下盡量規避一些無謂的風險。
Q3:我是北鬥學院的學生,想問一下”設計對當今社會有多大影響力”?
答:我認為專業技術層面的設計對社會的影響力,實際上遠低于設計者的自我判斷與認知。無論是設計行業還是其它行業,都不能高估本專業對社會影響。應客觀認識到任何學科專業,隻有在宏觀戰略思維指導下上升到産業層級,才能夠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講座之餘,鄭教授還與我院院長助理徐明明老師、梁季老師、數字媒體藝術系劉冠南老師、陳菁老師以及産品設計系張夢老師、劉思晴老師進行了交流。針對民辦高校設計專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前景,鄭教授認為:
1. 設計學類專業具有較強的應用性特征,高校教學應将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緊密結合,可通過企業項目合作、引入實戰型導師、參與競賽競标等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設計水平。
2. 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盡快專業入門。優先掌握基本方法與内在規律,然後再逐步提升。同時結合市場與項目需求進行交叉學科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