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教學科研 > 學術講座 > 正文

講座回顧丨華中科技大學朱志娟副教授:《設計師的社會視野:從産品識别設計到社會設計》

【來源: | 發布日期:2020-11-27 】

        2020年11月26日,《設計師的社會視野:從産品識别設計到社會設計》學術講座于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綜二105報告廳開講。華中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副主任、碩士生導師、美國普渡大學訪問學者(CSC)朱志娟副教授為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師生帶來了一場别開生面的學術講座。

       朱教授從“設計師的社會視野”視角,講述了自己從産品識别設計到社會設計的設計實踐與研究的轉型曆程,首先通過為企業進行的産品研發設計案例,講解了産品系統設計中的視覺識别(VI:Visual Identity)、産品形象識别(PI:Product Identity)及空間識别(SI:Space Identity)的重要性和設計實踐過程;其次,結合個人訪學經曆和社會發展趨勢指出,關注廣泛社會問題的社會設計将會是未來社會進步和設計師職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朱教授的講座指出了未來創新設計的新維度,也為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師生提供了全新的設計視野和專業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現場反響熱烈。

       朱志娟教授通過對一系列商業設計和社會設計的案例進行深入顯出的生動講解,提出“設計師的責任”以及一些基于社會問題的設計思考,如:如何減少食物浪費?如何提高開車安全?如何提高兒童的家居安全?災難來臨時,人類救援的問題?寵物的營救問題?如何與逝去的親人保持“聯結”?

      設計師不僅應該關注具體的産品,還應該關注包括貧困地區、第三世界、基礎設施、政治權利和人權被剝奪地區以及病、老、殘障等群體。

 

講座回顧

一、 通過多方面數據分析、調研,引導學生開拓視野

朱志娟教授通過對VI(Vicsual Identity)視覺識别的概念論述及案例分享出發,結合中國人類工效學學會全國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等多個事件,提出了基于感性工學的品牌标識三個評估維度的概念,其中包括:“注意記憶”維度、“行業匹配”維度以及“視覺偏好”維度,指出當前産品設計處于“單打獨鬥”的零散局面,提出運用PI設計程序的手段,尋求多角度、多段預估的設計新思路。鼓勵同學們多關注設計趨勢,學習品牌識别(BI:Brand Identity)設計的核心:如何在外部的差異性&内部的一緻性的同時,利用合适的設計手段,以适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

 


二、 結合自身經曆與實踐展示,拓展學生專業與精神素養

朱教授以本科生課程作業為例展開介紹,在講座中充分激發了同學們的好奇心與積極性,再通過沃爾瑪的購物袋交互設計、東湖鳥巢設計等案例,引領大家感受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設計的不同變化。最後朱教授通過分享自己的經曆,告誡同學們當自己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你不會知道自己的哪些決定對你有多大的影響,所以不要後悔自己的決定,認真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

 


三、 提出設計師的社會視野,為真實的世界設計

朱教授向學生推薦了《為真實的世界設計》一書,指出社會設計概念的重要性。設計師須先行提升自己的社會視野,再去進行設計。期間,朱教授将商業設計與社會設計進行了對比,在講座中充分考慮學生的關注點并結合熱點事件,運用實際的事例向同學們解釋了兩者的共同性與差異性。

朱教授在本次講座中通過大量案例分享了其從社會設計研究應用到教學實踐探索,包括課程平台的構建、校級公選課的建設、專業課程的教學、設計比賽與展覽四個方面。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的專業視野及對設計的認知,為同學們今後的設計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講座結束後,到了此次活動的高潮環節。我校人事處張瓊副處長首先對朱志娟教授的精彩報告表示贊賞,并代表學校為朱志娟教授頒發了特聘教授聘任證書,自此朱教授從客人變為“主人”,希望朱教授将來能夠常來學校交流,為同學們提供更多前沿的設計思路,助力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的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



       聘任儀式結束後,朱志娟教授與工業設計、産品設計教研室的部分骨幹教師就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分享了各自學校就專業招生、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專業培養模式特色、核心課程建設等方面的經驗。